姜太公学院

钓鱼:窝里有鱼,但是不咬钩?让老司机教你破解之法!

2018/10/14 0:02:09 人评论 次浏览

但凡钓鱼人都有碰到这种情况,窝中鱼泡四起,明明有鱼,可就是不咬钩吃饵,浮漂就像定海神针一样,一动不动。在黑坑鱼塘,这样的状况屡见不鲜!碰到这样的局面,只靠等是很难有好的结果的,我们必须要主动出击!今天我们就来聊聊鱼儿进窝不开口的原因和应对措施,希望可以帮助大家打破僵局!

一、 饵料雾化太快

饵料雾化太快,鱼诱过多,窝子过大,水下鱼儿游动的水流更能加速饵料的脱落,这时水中能见度过差,鱼儿只闻得到气味,却吃不到饵料。这种情况最为简单,首先要果断地换饵,控制好雾化和脱落,让鱼儿进窝后能看到鱼饵,这样,饵料只要对味就没有鱼不吃的道理。

二、 鱼饵是否过腥、过香,味道是否过重

如果是这种情况,你会明显地觉得窝中鱼偏杂、乱,鱼只在窝边游动,不进窝中吃饵。调整配方,重新拌饵是最好的解决办法,这一点尤其要提醒那些平时喜欢用麝香、羊油、阿魏等小药的钓友,千万要注意小药的用量。

三、 鱼饵是否对路、适口

这种情况最常见的是出现在有喂食习惯,偏口厉害的鱼塘中,钓友准备的饵料根本不在鱼喜爱的菜单中。最好的解决办法是采用常喂的饵,或以常喂的饵为基本饵来调配你的饵料。同时注意不要把饵拌得过硬或过松。过硬,适口性差,就是有少许讯号也很难中鱼;过松,钩饵到底后,经常只剩空钩,这也是漂不动,不上鱼的一个原因。

四、 水底淤泥是否过厚

如果塘底淤泥过厚,钩饵沉底后立即会陷入淤泥,鱼看不到饵,就更别说吃饵了。如果这种情况导致的不吃饵,我们的方法就是将钩饵升高,改用载铅量大的,能承得住饵的漂;或者减少铅皮,让钩饵上浮;或者改用较轻比重的饵料,总之,要把饵团落在淤泥之上。

五、 窝料是否打得过重、过厚

打窝料也是有讲究的,打少了,鱼不聚窝;打多了,留在水底,特别在天气热的时候,随着气温升高,窝料发酵,氧气被大量消耗,窝中严重缺氧,鱼儿大多在窝边穿梭,不爱进窝,即使偶尔进窝,也不咬钩。这种情况,在钓鱼比赛的后两场,尤其容易出现。应对这种情况,没有太好的解决办法,最好及时更换窝点,重新轻量打窝聚鱼。

六、 鱼层是否起了变化

垂钓中经常见到的情况就是鱼层发生变化, 这种变化可能由温度、气压等多种原因引起,也就是窝点方向是有鱼的,但是鱼儿却不在你所作钓的水层,自然无鱼吃饵。面对这种情况,我们一定要及时调整钓深,主动寻找鱼层,打穿层,钓飞铅都是很好的应对策略。

七、 子线是否过粗、过硬,钩子是否过大,钩条是否过粗,坠子是否过重

子线过粗、过硬,跟棕丝、胡须一样,不利于鱼吃饵,特别是对那些被钓过多次,刁滑的鱼儿;钩子过大,鱼口小进不去;钩条过粗,小鱼根本吸不动;坠子重了,钓组过钝或陷入淤泥。我们作钓之前应先了解鱼情,选择适当的渔具装备,这些都可以有效避免。

八、 鱼儿是否受惊

鱼受惊的原因多种多样,比如声响振动、跑鱼惊窝或者多次被钓等等都会造成鱼儿的受惊,不敢吃饵。如果是这些原因,我们在作钓的时候一定要把握好样竿时机,尽量减少空竿的几率,中鱼后及时拉出窝点,避免惊窝。但是这里面还有最关键的一点,不要用摘过鱼或夹过烟的手直接搓饵,鱼儿受惊后会分泌一种激素用来告知同伴,这样的激素如果沾到饵料上,势必会让其他的鱼儿不敢吃饵。

可能还有很多原因直接或及间接地造成了鱼不吃饵,这里就不一一列举的,钓鱼的精髓就在于一个“变”字,如果鱼情发生了改变,苦守只能是白白耗费时间,我们也必须找出相应的方法来应对,这样才有可能重新打开鱼口。祝大家快乐垂钓,鱼获多多!

想看更多钓鱼视频,了解更多钓鱼技巧、饵料配方,+微信:994911811


长按关注"360钓鱼"公众号

管理员微信号: fishchina2006

相关钓技图片资讯

栏目类别